发布日期:2024-09-13 2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配资平台哪家好服务 夏秋之交 养生有道

立秋已过配资平台哪家好服务,但暑热之气仍未消散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了解夏秋之交的养生之道。

问:立秋之后,在养生上应该注意什么?

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立秋之后是处暑,处暑后暑气才能完全消散。总体来看,立秋后虽然暑热渐消,但气温仍然较高,昼夜温差呈逐渐增大的趋势。在我国南方地区,人们仍然会感觉炎热难耐;而在北方,早晚已有一丝清凉。

养生原则 人们应注意减少由外界暑热以及内热导致的津液丢失,保持腑气通畅。随着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,体感温度也会下降,能量将由从内向外发散转变为从外向内收敛。因此,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肃降之气,由动转静,收敛神气。

饮食 立秋过后,应减少摄入易引起津液耗伤、发汗过多的食物,减辛辣、增清润之品,多食用汤、粥以及果类、根茎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。例如,人们可以少吃姜、葱、辣椒等辛味食物,多吃雪梨、甘蔗、石斛、玉竹、山药、百合、桑葚等清热润燥之品,这些食物能在缓解热与燥的同时,补充体内津液,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秋燥。

穿衣 俗话说:“春捂秋冻。”随着时间的推移,早晚温差逐渐增大,大家可以适当让身体感受温度下降带来的收敛变化,不必过早添加衣物,以提高自身抵抗力。身体虚弱、体质虚寒的人群,如老年人、久咳久喘者,早晚可加一件背心,保证核心温度。秋季不宜穿低领的衣服,注意做好颈部保暖。

起居 秋季宜早卧早起,入睡时间可以比夏季提前一些。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,防止收敛太过。晨起可饮用淡盐水或温水,保持大便通畅。

运动 若暑热未清,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,不宜大汗淋漓,以免损伤津液。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温开水,或食用热粥、面汤。

精神调养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。立秋是自然万物由阳转阴、由动转静的转折点,万物生机开始转变。秋季,人们可以看到树叶由绿变黄、变干,直至从树上落下的过程。外在事物常投射于人的内心,特别是气血不足、虚性体质的人,更容易产生悲秋情绪。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人,每天可抽出15~30分钟的时间来闭目养神或进行舒缓的运动,以收敛神气,使神志安宁。此外,纤瘦体弱的人在立秋时节可以用酸枣仁、桂圆肉、麦冬煮水,以养血安神。

问:怎样理解“秋季燥邪当令”这句话?

燥为秋季主气。秋季气候收敛清肃,空气中水分减少,气候干燥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肃杀的景象。对应人体,燥气太过,伤人致病,则为燥邪。

燥邪为干涩之病邪,侵犯人体后易损伤津液,从而导致阴津亏虚、体液缺乏,使人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,如口鼻干燥、咽干口渴,皮肤干涩、皲裂,毛发不荣、脱发增多,小便短少、大便干结等。故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燥胜则干。”

肺为娇脏,喜清润而恶燥,不耐燥邪。燥邪多从口鼻而入,最易伤肺,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,甚或燥伤肺络,使人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、痰中带血等症状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津耗伤,大肠失润,则可出现大便干涩不畅等症。

问:如何防燥邪伤人?

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燥邪。燥邪分为温燥和凉燥。初秋有夏末之余热,燥与热结合侵犯人体,则发为温燥,常见表现有口鼻眼干、大便干结、手热,舌苔呈薄黄色、与热症相兼等症状;深秋有近冬之寒气,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,则发为凉燥,常见表现有口鼻眼干、畏寒、身痛、舌苔薄白且干燥等症状。

如果体内的热没有及时发散出去,外遇燥邪,内外夹击,易热与燥伤身;如果本身津液虚、气血少,外遇燥邪,则更易因虚生热。体内有热、腑气不通的人,在饮食上不要急于温补,应做到饮食清淡、以通为补;津液气血不足的人,则要滋润生津、补而不腻。另外,减少熬夜也是养阴防燥的好方法。

问:能否通过大量喝水来防秋燥?

秋燥的气候特点是空气中缺少水分,当人体同样缺少水分时,喝白开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。但应注意,大量喝白开水会导致体内渗透压不平衡,导致排尿增加,加剧电解质流失;大量饮水后,有些人可能出现心慌、腹胀的情况。因此,建议适量饮用白开水。常有腹胀、面部浮肿、夜尿多等症状的人,水液运化能力较差,不宜大量喝白开水。

问:有哪些适合立秋时节的防病保健方法?

如推拿按摩、中药沐足等。

1.推拿

揉腹:用手掌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腹30次,可适当按揉天枢穴和大横穴。此法可通调腑气,保持气机升降有序。

摩鼻: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后,分别沿鼻梁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30次,然后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0次。此法可养肺健体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
2.按摩 可用精油按摩背部,以温通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。

3.中药沐足 受寒的人可用中药沐足。取老桑枝、桑叶各30克,生姜100克,花椒15克。将各物稍浸泡,放入锅中煎煮15分钟,取汁,待温度适宜后泡脚。每次泡15分钟,有疏风散寒通络之效。

问:“秋老虎”来袭,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什么?

再过一段时间,暑热会慢慢消散,“秋老虎”出没。此时早晚清凉,随着自然之气的内收,人体血管由扩张的状态逐渐向收缩的状态转变,血液流速减慢。“秋老虎”期间,午后仍可能出现高温、闷热天气,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要留意温差变化带来的血压波动,避免在烈日下暴晒,及时补充水分,少吃高盐、高脂肪以及难消化的食物,避免三餐过饱。

问:能否推荐几个适合此时节的食疗方?

秋梨陈皮饮和桑菊饮都很适合在此时节食用。

1.秋梨陈皮饮

原料:生梨1个、南杏仁5克、广陈皮3克、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将梨洗净,带皮切成小块,南杏仁、陈皮洗净,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待水开后再煮20分钟。最后,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冰糖。

功效:生津止渴,养阴清心除烦。

2.桑菊饮

原料:桑叶10克、菊花10克、桑葚子30克。

做法:将三者洗净,加500毫升清水浸泡10~15分钟,大火煮开后,再煮15分钟,取汁饮用。

功效:清热润燥,生津止渴。

来源:老年健康报

文: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

整理:健康报记者 梁婧

策划:郑颖璠

编辑:王千惠 管仲瑶

校对:李诗尧

审核:秦明睿 徐秉楠

喜欢就告诉我们您“在看”

本文经「原本」原创认证,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配资平台哪家好服务,访问yuanben.io查询【6COQ2B5X】获取授权

津液秋老虎腑气秋季白开水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 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股票十配杠杆网_股票杠杆配资平台_安全股票配资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